摄影师:朱墨
模特:刘敏芝
转眼到了春天,和klee klee一起认识新朋友吧——刘敏芝。
敏芝是深圳人,现在生活在上海,目前在研究食物疗愈方向。在这次拍摄中,敏芝和我们分享了一些她对食物和自然的看法以及她生活中的片段。
klee klee:hi~敏芝,之前拍摄我们有简单聊过,你目前在做食物疗愈,想知道是什么契机选择了这一方向呢?
敏芝:研究生第二年的时候,在导师的影响下我开始接触正念冥想,并把它作为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方向。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饮食选择——比如我吃这个食物,对我的健康影响是什么,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?这个食物的碳排放是多少?我选择它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伤害(例如一次性垃圾)等等。
在尝试植物基饮食的过程中我体会到,食物本身是能量的载体。当吃下一种食物时,我感觉不仅是在吃它的果实,也是在认识它从种子萌芽、生长到结果的整个成长履历。
一旦带着这份觉察之心,就很难回归到只想着“什么好吃我就吃”的阶段。
于是工作多年后,我最终选择了食物疗愈这一方向。一是我想回归初心,也希望通过某种载体——无论是现在的食品产品,还是未来可能探索的其他领域去传递对食物的觉知、对自然的敬畏。
klee klee:做食物疗愈,让你觉得最有满足感和有趣的事情是什么?
敏芝:我觉得就像是为自己打造的一艘小船,它载着我一路向前。每次认识新的朋友、遇见新的城市,都让我觉得像是一种“安排好的缘分”。有人分享了食物体验,有人开始关注情绪健康和营养搭配,也有人因为一次偶然的购买成为了好朋友——这些瞬间拼凑在一起,让我觉得一切都很有意义。
klee klee:看到你在小红书上经常分享一些素食料理的创作,想知道心理学和饮食之间是否有一些联系,或者说对你来说有什么共通之处吗?
敏芝:食物和情绪、心理健康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。我们的肠道和大脑之间有一条双向沟通的“高速公路”,叫做脑肠轴。简单来说,肠道的状态会影响大脑。比如我们的开心神经递质——血清素,有95%都储存在肠道里。所以想要开心,首先肠道得开心!
klee klee:你觉得在饮食这件事上,可持续的发展是什么?
敏芝:对我来说,“可持续”并不是什么新概念,更像是一种回归——回到原本简单、自然、和谐共生的饮食方式。
现代食品工业为了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,一路狂奔进了超加工时代。一个便利店里的面包,它的配料表里可能有长达五行的成分,为了让食物更香、更耐放,里面加入了各种添加剂、防腐剂和色素。
很多慢性疾病都是因为肠道不干净而引起的。同时,超加工食品大多用一次性塑料包装,而这些塑料几乎不可回收、不可降解,最后变成污染,堆积在海洋和土地里,影响生态。
所以在饮食这件事上,“可持续”就像用筷子投票——每一次选择都是在支持某种生产方式。你买什么市场就生产什么。当越来越多人选择天然、健康、环保的食物,整个行业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。你希望自己的身体是什么状态?希望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子?选择权在每个人的手里。
klee klee:聊了这么久专业工作的事儿了,也想知道你工作之外会如何度过?
敏芝:其实我的生活挺简单的,主要就是做普拉提、写作和陪伴我的狗狗汤米。最近我迷上了杨定一的书,很喜欢其中和读者对话的写作方式,感觉就像在和一位智慧大师聊天。每天睡前翻一翻,算是给自己安排了固定的阅读时间。
还有我的狗狗汤米,它已经陪伴我13年了,它是一只“见过世面”的狗——从加拿大来到中国,跟着我跑遍了国内的很多城市。有它在身边生活也多了很多温暖和乐趣。
klee klee:敏芝,可以分享一些你在生活中环保、可持续的习惯吗?或者一些触动你的生活中的环保小细节?
敏芝:说到环保,在我看来它不一定是多大的行动,而是融入日常的小选择。在吃的食物方面我会尽量选择应季、本地的食材。这样不仅能吃到更新鲜的食物,还能减少长途运输带来的碳排放。我最近了解到大多数咖啡纸杯内壁都有一层塑料膜,长期使用有可能摄入微塑料。自带杯不仅能省钱,还能减少一次性垃圾。
klee klee:这次拍摄中有你特别喜欢的衣服吗?
敏芝:我很喜欢牛仔马甲那一套, 简洁大方又有设计感,穿上身感觉松弛舒适。
klee klee:最后可以说说你今年想尝试的一件事情吗?
敏芝:如果说去年更多是在梳理“打结的风筝”——沉淀自己、整理思路。那么今年我更想多放风筝,主动去尝试一些有趣、有影响力的事情。